今日吃瓜内容:
这两天电影圈最热的,当属戛纳电影节了。
去年戛纳,是内娱明星时隔三年重回红毯。
加上范冰冰「冰妃回宫」,尚有一些吐槽笑话星光可看。
但今年戛纳一开场,就给鱼叔看愣了。
星光黯淡,只剩笑话。
最先出圈的,竟然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穿着人字拖红毯遛弯。
紧接着「妖魔鬼怪」齐上阵,刘老根大舞台的风终于吹到了法国。
这波冲击还没消化完,下一波又来了。
红毯上除了冲击,还有「诈骗」。
网红们用精修弘扬「华流」,网友们看生图打出问号。
也有内娱明星的身影,但话题度乏善可陈。
反倒是网红拿下红毯特写镜头,「为国争光」。
怪不得路人纷纷感慨:
除了「丢人」,就是「红毯降级」。
于是又有人呼唤范冰冰回归,拯救观众的眼睛。
但鱼叔发现,这些笑话里还真有些可聊的。
既然要看,咱们索性看个全乎——
鱼叔搜了搜,发现戛纳的「红毯笑话」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期各种相关报道里,就不乏「妖魔鬼怪」专栏。
最会嘲的港媒,也一度火力全开。
辣评造型,也挖红毯背后的商业链条。
走金属风的赐名「金甲哨牙战士」。
身着桃色大裙摆的送号「乡镇桃花大仙」。
一个名额十万元,还不包红毯拍照费用。
损出风采,损出笑点。
戛纳红毯报价表在网上流传。
精细到流程和价格表,让大众对国际电影节狠狠祛了魅。
但之所以当时的阵仗没今年这么离谱。
一方面是社交媒体尚待更迭。
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外,还尚有其他更有话题度的。
比如女明星的红毯造型。
还有各种抓马事件。
什么「张雨绮走红毯飞吻八次」「马苏红毯上被驱赶」「王丽坤红毯走了九分钟」……
更有甚者直播自己礼服被偷,突然住院等疯狂剧情,博足眼球。
一度催生出「嘲毯星」这样的全民娱乐项目。
像去年,单一个「红毯资格」话题就吵翻天。
有这些笑话在前,网友们对网红、素人走红毯只有打眼一看的时间,热度自然不高。
但今年,内娱明星们的造型毫无水花。
反倒是各路网红出尽了风头。
像是「玉帝王母」。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这身造型是「中国汉代服饰」。
然而,肉眼可见的低劣质感,仿佛误入横店影视城游客换装体验区。
脚上那双人字拖,彰显着广东省鞋冲向国际舞台的野心。
如此「致敬」,确实不是谁都能接受得了。
网友们急忙代为澄清:肯定不是中国人,是日本人、韩国人吧?
鱼叔该死的好奇心又被勾起来了。
不搜不知道,一搜才发现这位「王母」确实是中国人。
自称「汉代刘王室第73代后裔」。
还曾在内娱作为制片人参与过几部大烂片。
比如豆瓣3.8分。以谢娜和四个帅哥为主角的爱情喜剧片《我的男男男男朋友》。
而这一次,她真是带着作品来戛纳走秀的。
手里拿着的海报,就是他们将在戛纳放映的新电影《花开姐妹》。
这部讲述美籍华人故事的电影,在IMDB竟然有高达9.4的评分。
不进主竞赛,是因为不想吗?
然而点开预告片,鱼叔眼前一黑。
情节、表演,粗糙得甚至不如学生作品。
剪辑也充满着急于展现剪映软件学习成果的朴实炫技感。
而试图在戛纳红毯宣扬中华文化的不止这两位。
还有穿着东北大花的网红。
以及弘扬马面裙的内地演员。
定睛一看,这位演员参演过「开年第一烂」影版《花千骨》。
鱼叔看了电影,可能因为当时工伤太重没有注意到这位演员。
这次是注意到了,但看完这些个笑话,又再次有了工伤的感觉。
看完「群魔乱舞」,咱们还是聊回电影吧。
想在国际电影节上实现文化输出,终归还是得拿作品说话。
事实上,今年戛纳电影节称得上华语电影回归之年。
贾樟柯作品《风流一代》入选主竞赛单元,有角逐金棕榈的资格。
华语剧情片上次入选此单元,已是五年前(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
对于贾樟柯本人来说,也亦阔别六年之久(上一部入选主竞赛作品:《江湖儿女》)。
片子目前媒体评分领跑,似乎有不小的获奖潜质。
《风流一代》故事时间跨度21年。
讲述一位中国女性(赵涛 饰)如何「沉默着经历了喧嚣的生活」。
导演自述片名含义:「一群弄潮的人,也是一群跌倒在浪里的人」。
言下之意,也是以个人生活反映群体状态与时代更迭。
目前释出的片段,大家感受一下。
还有,管虎导演的作品《狗阵》入选「一种关注」单元。
讲述出狱的主人公二郎(彭于晏 饰)难融故土,迫于生计加入了打狗队。
过程中意外救下一只被通缉的「狂犬病」流浪黑狗。
人与狗的名字与命运暗藏深意。
他们互相取暖,竟生出在生活中继续前行的勇气。
郑保瑞作品《九龙城寨之围城》,已经在映,入选午夜展映单元。
似乎在一拳一脚之间,作品让人看到了旧时港片动作戏的余晖。
陈可辛备受瞩目的《酱园弄》,也在非竞赛展映单元。
原故事与早期改编电影,鱼叔已经写过。
此前亮出的剧照,也颇具氛围感。
还有一部比较特殊,没法展开细聊。
但作品的出现和第六代导演的碰面,让不少人感慨中国「地下电影」的回归。
除此之外,还有多部华语作品入选其他单元。
整体看下来,也算可观。
可一与开头的红毯笑话对比,讨论度到底差出一大截。
至于原因,一方面确实是有些作品无缘内地大银幕,讨论度自然受影响。
另一方面,也是作品整体品质下滑。
今年的戛纳主竞赛作品,评价都平平。
再加上如今的戛纳电影节,似乎光环早已消散。
各式各样的红毯笑话,让大众看到其商业化的一面。
以前花钱去,还能算「镀金」。
现在再去,大概充其量是网红打卡。
昔日光辉,如今疲软。
高大上的艺术符号消散,戛纳电影节也被彻底拉下神坛。
其实去年戛纳,鱼叔也写过一篇文章,聊的是「毯星洗白」。
明明以前人人嘲「毯星」,没作品还爱蹭。
但近些年,反倒涌现出不少维护的声音。
还开始比拼起红毯待遇规格,上演内娱式的饭圈拉踩。
另一边真正有作品的演员被奚落。
连巩俐都被质疑「没作品」。
弄得鱼叔连忙回顾了,由巩俐串联起的华语电影的戛纳高光时刻。
尤其是1993年的《霸王别姬》剧组走红毯。
那是华语电影迄今唯一一次捧得金棕榈奖杯,是真正的星光无限。
那时的红毯还不是滑稽舞台,戛纳仍是众多电影人向往的艺术殿堂。
如今一并都变了味,只好让人经不住再次忆往昔。
在电影最好的时代,戛纳电影节是什么样的?
众所周知,30年前的1994年是电影史上神作迸发的一年。
那一年的戛纳电影节,同样份量不轻。
金棕榈奖杯,落在昆汀《低俗小说》手中。
鱼叔过两天会跟大家再聊聊这部电影。
毕竟节点特殊,它的非线性叙事也切实震撼并影响了一代中国电影人。
与此同时,华语电影在当年也收获颇丰。
杨德昌的《独立时代》入选主竞赛单元。
张艺谋的《活着》斩获评审团大奖。
葛优凭此片摘得了戛纳影帝奖杯,可谓风光无限。
那时的巩俐搭乘作品,一次次来到戛纳,大秀真正的「华流」。
演员、作品、电影节,互相成就添彩。
不必博出位,也无群魔乱舞。
灯光暗下,电影开始造梦,梦里星光点点。
谁知如今三十年过去,一切倒真得远到有如一场梦了。
似乎只有在记忆里,才有凉爽的夏夜晚风吹过。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白素